前列腺癌是美国男性最常见的非皮肤性肿瘤,也是美国肿瘤患者的第二大死因。尽管已经发现了前列腺癌发病相关的多个风险因素,例如年龄增长、黑色人种、家族病史和遗传多态性,然而这些因素只能用来解释前列腺癌的复发性,并不能解释前列腺癌的具体发病机制。

男性脱发(Male pattern baldness),又叫雄激素脱发(Androgenic alopecia),在世界范围内均十分常见。从年龄增长、遗传性、雄激素水平角度去看,男性脱发似乎与前列腺癌发生有着相关的病理生理学机制。尽管先前有研究对男性脱发和前列腺癌发病风险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探讨,但是研究结果并不一致。
美国国家癌症研究所(NCI)激素与生殖流行病学科室的 Michael B. Cook 团队近期开展了一项队列研究,旨在探讨 45 岁年龄段男性雄激素脱发与前列腺癌发病风险之间的关系,研究成果于 2014 年 9 月 15 日在线发表在 Journal of Clinical Oncology 杂志上。
此项研究的患者来源于一项大型前瞻性队列研究:前列腺癌、肺癌、结直肠癌和卵巢癌(PLCO)筛查试验,其中共有 39,070 位男性符合入选标准。所有男性在随访开始时均没有确诊为癌症,记录他们 45 岁时的脱发情况,采用 COX 比例风险模型计算风险比(HRs)和 95% 置信区间(CIs)。
在随访期间(中位时间为 2.78 年),有 1,138 位男性确诊为前列腺癌,其中 571 位男性为恶性前列腺癌(活检 Gleason 评分≥7,和 / 或临床分期 III 期或更严重,和 / 或死亡)。
相比不脱发男性,45 岁时 M 型脱发加中度顶秃(如上图红框标示)与男性的总前列腺癌发病风险(HR=1.19)或良性前列腺癌发病风险(HR=0.97)无关,与恶性前列腺癌发病风险升高(HR=1.39)显著相关。然而,其他类型的脱发与男性前列腺癌发病风险无关。
该研究结果表明,特定类型的雄激素脱发与男性的恶性前列腺癌发病风险升高显著相关。不过,大家不用过度担心。因为这里有两个限定条件:45 岁时(时间限制)出现 M 型脱发加中度顶秃(类型限制)。此外,该研究结果在很大程度上证明:雄激素脱发与前列腺癌发生在病理生理机制方面有重叠。